系所简介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身为原上海工业大学1982年设立的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多年发展,设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和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城市矿产绿色利用与产业生态、水污染控制与水规划、受损环境生态修复与环境地学三个学科团队组成。
师资队伍
本系共有专任教师35名,其中教授12名,副高职称14名,94.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1.4%教师具有海外经历。党员教师牢记教书育人初心,坚守教学一线。支部党员教师承担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列入上海大学研究型挑战课程示范课,主编《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自然环境灾害及其防御》等本科生授课教材。
人才培养
多年来,环境系围绕立徳树人根本,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系在读本、硕、博学生总数超过400人。建立工程实践平台,与上海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建立实践基地。依托学院平台与英国拉夫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韩国岭南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等著名学府建立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海外交流经历十余人次。获得2018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奖项。
组织框架


学科建设
以推进国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为使命,以解决国家与长三角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科交叉,重视协同创新,在特色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国家和上海市建设与发展做出重要工作。
承担完成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科技部、环保部、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教委等项目;牵头编制部编规范1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1134-2020);获得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未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将继续践行“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发展思想,围绕上海大学环化学院建设理念,努力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建设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专业系所。
学科载体

代表成果





2012年度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8-2020年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2017-2018年度上海大学“三八红旗集体”
“水污染控制工程”列入上海大学示范课
近年来承担代表性重大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固废焚烧残余物稳定化无害化处置技术与装备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高新园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衍生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高新园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正常、模式、机制研究应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插层激发的过硫酸盐非自由基氧化体系与同步抑制消毒副产物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利用重金属有机混合污泥制备炭基复合过渡金属催化剂应用于NOX低温催化还原的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多元金属LDH"核化"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协同产甲烷菌激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吴淞口湿地优势植物体系协同去除石油类污染物的作用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基于湖泊底泥磷释放机制的剩余污泥磷回收的生物与物理过程强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微生物介导下的Fe(II)/Fe(III)循环转化实现地下水硝态氮还原的调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高新园区零排放试点示范推进机制和建设模式研究 |
省市级创新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