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上海大学校园宣讲会

发布时间:  2022/05/06  乔雨   浏览次数:   返回

4月26日下午13:00,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联合环化学院在线上举办了2022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上海大学校园宣讲会。

出席会议的有我院副书记、副院长潘赟老师,团委副书记蓝梓桀老师,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竞创服务部的各位同学以及学院学生代表,19级硕士研究生王佳琦同学等。会议由张馨心同学担任主持人。

一、致欢迎辞

会议首先由学院团委副书记蓝梓桀老师进行了精彩的欢迎致辞,此次宣讲会恰逢其会,蓝老师表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专门面向在校研究生的全国性的赛事,这个赛事正是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蓝老师希望各位研究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给自己的研途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

大赛上海大学相关情况汇报

会议第二项,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的陈绍栋同学对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上海大学相关情况做了介绍。

陈绍栋同学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基本情况,并主要汇报了系列大赛中的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陈同学从2019-2021年三届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基本信息、大赛流程、大赛命题方向、研究生获奖情况等几个方面为大家梳理了大赛的相关情况。

接下来,陈同学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参与大赛的收获:

1.学科竞赛是非上海生源进沪落户的重要加分项

2.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已纳入学科评估指标

3.有利于培育“比学赶超”的优良学风

4.大赛方向契合上海市科创中心的定位

对于适合参赛的学院,陈同学给出了他的建议,并提到跨学院组队会更有利于头脑风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跨院合作比赛的学科交叉互补,使得团队更加有鲁棒性。

三、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

“创赛通”小程序介绍

会议第三项,由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陈绍栋同学,对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创赛通”小程序进行介绍。

陈绍栋同学首先指出目前比赛准备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难题:寻找合适队友组队。当我们有好的项目希望找到优秀队友,或者希望通过寻找优秀队友创立好的项目的时候,和谁组队、怎么组队往往是参赛同学关心的问题。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为了匹配备赛同学的具体需求,研发了“创赛通”小程序,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全校范围内匹配合适的队友

接下来陈绍栋同学介绍了“创赛通”的界面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匹配组队的核心功能,又分享了小程序的赛事培训功能。赛事培训为同学们提供最新的优质赛事信息,分为培训和赛事两大类,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最新的比赛资讯优质的讲座,以及训练营沙龙讲座等活动,助力大家进行创新创业。

四、环化学院创新实践

相关工作报告

会议第四项,由环化学院团委副书记蓝梓桀老师,对环化学院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相关指导经验进行分享总结。蓝老师首先指出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之间,它的创新实践活动侧重不尽相同,针对环化学院,蓝老师指出自己学院的特色:

1.系列大赛契合学科特色,稳中求进推动实施。蓝老师指出环化学院的本色是环境和化工,主要研究方向是水、大气、固废、能源等等,重点开展科技强农专题等创新创业系列主题赛事,基于学科特色,聚焦稳步推动研究生系列赛事的开展。

2.抓住专业特点,着重发挥学科优势。环化学院根据本学院的学科特色主要围绕的是“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两山理论”、“美丽中国”等主题来参加的一些竞赛,比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等,这些竞赛都是依托于环化学院研究生本身的科研课题来的。

3.以赛促赛,奉献社会。学生能够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和"互联网+"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聚焦培养研究生的多元技能。

最后,蓝老师对环化双创工作做出展望,指出环化学院在研创的道路上,还要继续努力奔跑,积少成多,量变从而引起质变,21级的研究生一定能够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奋发图强打开一边新的天地。

五、自由讨论

自由讨论期间,环化学院研究生代表王佳琦同学,就自己参加的竞赛分享经验并提出参赛建议。

王同学主要为大家分享了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参赛经验和获奖心得。首先,赛事主题契合环境功能材料的研究方向。节能减排也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一个核心理念,王同学具体的介绍了自己团队的参赛作品以及一些实验思路和具体的表征手段;接着,王同学强调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和一个比较明确的分工合作是非常有帮助的。他认为,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其次就是时间上面的规划。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尤其在文献调研实验进度上及时地跟进是非常重要的;最后,王同学感谢了自己的导师、同门和学校,提供了充足的实验资源和完备的分析仪器。

在自由回答和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其中。

六、总结讲话

潘老师解读了学院的培养目标,研究生通过参加科创竞赛就是实现“工程实践”非常重要的途径。潘老师指出,应当涌现出一批学生,能够把学科的培养带动起来,在竞赛的路上,结合专业特色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最后,潘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比赛当中,以大赛为契机和动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为服务国家产业战略需求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帮助

(供稿:学院新媒体中心)



上一条:全新赛道|减污降碳技术友谊擂台赛竞赛开赛

下一条:【党建|“绿漾”宣讲团】“聚焦减碳行动,筑梦美丽中国”主题宣讲直播预告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