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7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我院石国升研究员团队的项目“石墨烯筛分膜制备与产业化应用”荣获高校展区创新金奖,程平研究员团队的项目“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荣获高校展区创新奖。

据悉,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线,设9大主题展、3大特展,总面积30万平方米,吸引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等28个国家及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其中,高校展区精心遴选580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参展。上海大学作为独立特装布展高校之一,携20项科技成果参展,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密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


我院石国升研究员团队的项目“石墨烯筛分膜制备与产业化应用”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水合离子插层法”,实现石墨烯层间距的埃米级精准调控,突破了超小尺度离子/分子精准筛分的技术瓶颈。原创性建立“水合离子表面作用新效应理论体系”,揭示阳离子-π相互作用在纳米通道中的关键作用,为膜材料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墨烯分模制备工艺,解决了膜材料在强酸、强碱等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问题,适用于复杂的工业场景。研究团队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50多篇,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程平研究员团队的项目“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围绕实时、在线、快速、原位、可移动监测技术在VOCs监测产业中的迫切需求,凭借质谱法响应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且具有强大的定性和定量能力的优势推动产业发展。该项目的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国产化率超90%,产品售价较进口低40%。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医药化工等学科领域中,成为一种兼具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同时正拓展至半导体制造领域,用于高洁净环境中的痕量VOCs及AMC的智能监测与污染源实时排查,保障芯片生产的良率与工艺安全,已与国内著名半导体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
此次工博会上的卓越表现,不仅是我院科研实力和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我们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沿交出的亮眼答卷。展望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培育新兴产业链为己任,深化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融合,推动更多实验室里的“原创突破”转化为生产线上的“国之重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贡献上大环化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