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研究生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创新潜能,扣好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10月13日下午,“追卓越,创一流,勇攀环境保护科研高峰”学术讲座暨研究生入学教育于宝山校区EJ楼306顺利举行。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辉,环化学院副院长黄渊,环化学院教师代表及2023级新生代表共同参加此次讲座。
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辉从 “新起点,起程科研之路”,“重诚信,严守科研准则”和“争创新,共谱生态华章”三方面展开,为新生讲述如何做好科学研究,激励同学们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展现出上大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新起点,起程科研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作为研究生,科研将会成为同学们今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李辉老师表示,新生们首先要做到明确科研的内涵。
科学研究是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归根结底科学研究是一种寻找答案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的是,其能够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因而科学研究收集数据的过程严谨、客观,并且科学研究遵循一个自我验证的流程。
李辉老师表示,时间非常宝贵,新生们一定要把握好短暂的三年时光,珍惜每一寸光阴,做好科学研究,不留遗憾。
接着,李辉老师介绍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各位新生们一定要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转换过来。他强调,新生们要注重培养自己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更是创新精神的基石。作为研究生,对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要敏锐,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思考,及时把握最新动向。可以说,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文献阅读能力。熟练使用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从海量的文献中快速提取自己想要的资料,进行有效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整理出阅读报告或文献综述,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量。
3.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提出研究选题时,要分析比较前人研究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有所超越的创新型选题;在文献调研过程中,通过汇总整理资料,从中发现新问题、新关系或新规律;在提出实验方案时,通过发散思维去诱发新思路新方案。
4.抗挫折的能力。科研本身就是在探索未知的事物,注定科研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在实验失败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也不要一味埋头苦干,要停下来多想,多问,多思考。
最后,李老师表示,新生们要厚植家国情怀,用青春承载荣耀,用奋斗成就梦想,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栋梁。
二、重诚信,严守科研准则
学术诚信是是科研生存的基本准则、是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基础、是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李辉老师指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是提高学术水平和促进学术创新的保证,同学们要懂得尊重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果,树立良好品德,坚持学术诚信,共同构建公平纯净的科研创新环境。这是对我国乃至世界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尊重,也是社会持久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保证。
李辉老师强调,只有做到学术诚信,所得到的科研成果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同学们务必要秉承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遵守科研道德,反对科学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弄虚作假、欺诈剽窃、不实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三、 争创新,共谱生态华章
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二十大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李辉老师以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带领同学们了解环境学科今后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方向。
李老师表示,面向新蓝图、新使命,各位同学要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勤奋学习、苦练本领,努力成为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胸怀、扎实专业知识的创新人才。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战略的新格局下,需要加快环境学科的转型,着力推动传统学科的绿色化发展。李辉老师强调,环化学院担负着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卓越创新人才的使命,大批毕业生走进环保一线,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他希望新生们能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独特见解和杰出表现的优秀学子,做绿色循环的忠实崇尚者和低碳环保的积极践行者。
最后,李辉老师表示“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上大环境人的要求与期望。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任务,新的征程面临新的挑战。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他希望每一位环化人都能够做到砥砺奋进,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在新时代,展现环化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供稿:学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