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
与创意大赛
| 智慧双碳 创享未来 |
“双碳”目标下,实现高效及绿色发展已成为亟需攻破的社会课题。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旨在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加大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2023年第二届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吸引来自全国高校的2082支队伍参赛。经过严格的初评,578个项目成功晋级复赛。
我院5支团队从初赛评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复赛。下面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探碳先锋队
项目名称
红光碳量子点共价键异质结的精确构建
所属组别
赛道二(命题7):新材料与新能源—CO2价值循环利用之催化转化技术
指导老师
王亮(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
团队成员
侯卫东(队长)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廖焕阁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刘文慧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倪钱佳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展开研究,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表面管能团连接的红色荧光CQDs,并成功与g-C3N4简单耦合为R-CQDs/CN异质结。本项目为合成高效异质结光催化剂领域提出了重要见解,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
生物炭-缓释氧化材料协同修复
有机污染土壤队
项目名称
水热炭-缓释氧化材料协同修复有机污染土壤
所属组别
赛道一:环境与绿色科技
指导老师
阮秀秀(环化学院教授)
团队成员
唐智超(队长)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姜自立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黄鑫宇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邵宏运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胡娅仙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多种LDH型缓释氧化材料。利用废弃的小麦秸秆、果皮、厨余垃圾等生物质制备含有持久性自由基的水热炭材料。水热炭被用作缓释氧化材料的绿色激活剂,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原位吸附材料,两者协同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最后,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评价其整个过程的环境影响,探明碳收支情况及固碳效果。
悟空来了队
项目名称
神奇金箍棒-“矿物-微生物”交互下的绿色低碳自流式高效反应柱系统
所属组别
赛道七(命题30):“双碳”+农业生产与环境—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治理方法
指导老师
王文兵(环化学院副研究员)
团队成员
李春阳(队长)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范淇峰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Ghebretensae Aron Kifle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项目介绍
本项目构建了一种“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下的绿色低碳自流式高效反应系统,该系统(金箍棒)可根据场地环境进行无限制灵活调整处理各种类型污染物,可显著形成减污固碳效应,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一“碳”究净队
项目名称
一种集成碳捕集和碳利用的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所属组别
赛道一(命题3):环境与绿色科技—工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指导老师
黄鑫(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邓宁(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团队成员
赵锦峰(队长)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黄子格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胡 杰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潘晓樊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郭昌进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孟令顺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介绍
冷却循环水用量占我国总工业用水量的70%—90%,但循环水效的提升一直受限于循环水中硬度离子浓缩倍数增加后引起的结垢现象。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集成CO2捕获和利用的新型电化学反应器,整个碳利用环节不需要化学药品的投加,也无副产物出现,该反应器实现了硬度离子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治理,达到了“变废为宝,以废治废”的目的,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碳”酷了,小“点点”
项目名称
“硼”程万里,“碲”造未来——电解水催化剂及其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绿色制备
所属组别
赛道二(命题6):新材料与新能源—绿色氢能的高效低成本获取与利用技术
指导老师
王亮(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
团队成员
王泽铭(队长) 环化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王 康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张明万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谢乐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付 帅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介绍
本项目从绿氢制备端和绿氢利用端出发,围绕绿氢制备和利用的关键材料创新设计,有效开拓了制氢与氢燃料电池的工业化可能性,为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恭喜以上团队入围复赛!本次大赛复赛预计将于10月14日至15日举办,总决赛将于10月下旬举办。预祝我院所有进入复赛的团队都能继续奋勇前行,赛出风采,赛出成绩!
(供稿:学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