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之后多次对上海人民城市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环化学院2023级环境工程2班团支部与社会学院2022级社会学2班团支部牵头,组织两所学院的团员青年在12月15日上午前往上海展览中心参观“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展览,沉浸式领略“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以来的建设历程与发展成果。
本次主题展览以六大核心板块为架构,内容丰富而深远。精选出的 353 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以及 32 个极具吸引力的亮点展项,如同一幅绚丽画卷,全景式地呈现出上海深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与深切期许,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稳稳地扎根于实践的土壤之中。
上海在人民城市建设的落实过程中堪称楷模,它紧紧依靠人民大众的磅礴力量,让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步伐稳健有力,精心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模式,由此大幅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度挖掘城市精神的独特内涵与鲜明特质,为筑牢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物质基石注入了源源不断且强劲有力的力量源泉。
展览还特别注重为观众营造一种可视、可听、可感的“沉浸式”观展情境。集中展示 900 幅精美图片、353个典型案例、51部精彩专题视频,匠心打造“一站式·一件事”体验区、中华鲟模拟放流互动装置、“城市更新”情景短剧、“一江一河”趣游线路、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场景、“最美街区”空间等 32 个亮点展项,让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多个层次透彻的感悟展览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
参观中,两所学院的同学们还结合专业背景开展了跨学科交流。从基层党组织带动垃圾分类习惯的普及,到社区事务的协商与共治,这里展示了一幅生态治理的生动画卷。广大志愿者在基层党组织的号召下投身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带动群众养成低碳生活新风尚;上海通过河湖水体清澈度方案、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及固废源头减量及资源无害化处置三大手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环化学子因“无废城市”的建设路径而深受触动,而社会学院的同学则通过参观深刻体会到社会治理离不开民众的集体参与。
本次主题团日活动加强了两所学院的同学们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增强团组织之间的凝聚力,同学们增强对“人民城市”理念的认识与感悟,激励大家积极投身到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之中,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上海作为龙头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使命情怀。
参观感悟
作为一名团员,参观上海展览中心让我深受启发。展览中心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展示形式,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艰苦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在党史展区,当看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付出的巨大牺牲时,我心中充满了敬意,也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对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强化。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牢记党的教诲,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3级环境工程 陈紫儿
此番参观“人民的城市”主题展览,每一个展厅都诉说着城市的故事,每一幅画面都映照着人民的笑容。这里不仅展现了上海城市治理水平的进步,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观展中,我仿佛与城市的历史对话,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与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23级环境工程 梁远铭
此次参观“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展览让我们感触颇深,也对“人民城市”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沉浸式的展示,我们看到了上海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城市治理紧密结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展览中关于基层社区治理的部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从“武康议事会”到“平阳五机制”,这些生动案例不仅体现了上海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上的探索,也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区治理中的具体实践。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通过民主协商机制与居民参与,使得社区事务的处理更加有温度、有力度。这样的模式在加强居民归属感的同时,也让社会学“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学科使命得以落地,充分体现社会学在理解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展览也向我们展现了,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是对每一位普通市民生活的用心关怀。从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动员,到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议事机制,这一切都昭示着,社会治理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正如展览所传递的精神,“人民城市”建设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与责任。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关注书本中的知识,更应关注社会中的实践,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立足社会学专业,将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思维观察社会、研究社会,并以真挚的情感投身到社会发展中去,为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22级社会学 周新若
(供稿:23级环境工程2班团支书 成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