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本科一流拔尖人才,通过基于真实问题的跨学科联合大作业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现决定启动2025年度上海大学跨学科联合大作业项目的申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报要求及选题
1、联合大作业项目依据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原则,让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师组成指导团队,通过跨学科项目的设计和训练,使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企业课题或产品研发。教师成员需来自不同学院,且至少有一位社会行业专家参与,项目具有形成高水平创新创业成果的可能性。
2、项目来源可以是基于课程相关的跨学科联合大作业或专设项目。
(1)基于课程相关的项目:以当前社会需求和社会热点为导向,构建跨学科研究课题,项目至少要能与数门专业类课程进行课内外联动,所涉及的课程应是跨学科、跨专业的,也可以包含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项目要有详细的计划安排和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考核要有明确指标要求和规定形式。
(2)专设项目:对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中,高教主赛道聚焦“四新”和“人工智能+”,即:
新工科类: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
新医科类: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
新农科类: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
新文科类: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
获得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市级及以上奖项的本科生项目,申报联合大作业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二、项目组织及考核
1、项目组织
(1)教师团队的组建及协作。鼓励教授或学科带头人领衔或进入指导教师团队,积极吸收青年教师参与,并引入校外行业专家。参与项目的每位教师需依据各自在项目中的分工制定好相应学生的培养计划。
(2)学生招募。依据项目需求面向全校公开招聘学生参与项目实施,项目参与主体学生应是大二、三年级,可分阶段招募;学生在项目的工作,可以计入项目指定课程的平时成绩。参与项目的学生需依据项目计划书定期向其指导老师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2、项目考核
(1)项目执行时间为1年(部分项目视研究成果可延至2年),研究工作量能满足15-25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每名学生都能充分接受学术指导与科研训练,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参与项目学生须在离校前完成相关任务。
(2)学校将对立项项目开展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并对学生参与度及培养成效进行评审。项目结题时,项目组需提交《上海大学跨学科联合大作业项目结项报告》及项目成果。成果需在项目执行期间获得,且与本项目研究内容相关,成果类型可以是:
(1)论文:已录用、发表、获奖的教改论文或学术论文;
(2)专利:已受理或授权的专利申请书;
(3)著作:已申请或授权的软件著作权、发表的专著等;
(4)作品:艺术类相关参展作品等;
(5)竞赛获奖:指导学生竞赛获奖(上海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指导目录内的市级及以上竞赛);
(6)经济效益:项目与企业对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7)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应用于实际,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8)其他。
以上成果类型至少选择1项,项目立项申请时所承诺的研究成果未实现不可申请结项。
(3)项目成果须转化申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结项时提交系统报名截图或参赛项目名称,否则不予结项。
(4)教务部将组织专家进行结项答辩并评审优秀项目。优秀项目可继续申报下一年度联合大作业。
三、项目申报及评审
1、项目申报
(1)即日起至2025年2月19日,项目负责人在线填写项目申报书,申报路径为:本科教务管理系统(https://cj.shu.edu.cn)——教师门户——跨学科联合大作业(https://lhdzy.shu.edu.cn:8088/),具体操作详见附件1,同时,请将附件2项目汇总表电子版发至邮箱:gujian@shu.edu.cn,逾期材料将不予接收。
(2)学院于2025年2月21日前完成线上审核。
2、项目评审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遴选并最终确定立项项目。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丁慧,A504,联系方式:6613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