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亚强副研究员在《Scienc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创建时间:  2025/11/15  乔雨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我院魏亚强副研究员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Water aid requires global groundwater safety》的letter文章。


6BA0


文中探讨了国际水援助项目在改善贫困地区饮用水供应方面的积极作用,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污染对这些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潜在威胁。文章指出,尽管水援助项目通过修建水井显著提高了饮用水的可获得性,但许多水井抽取的是浅层地下水,这些水源易受到农田径流、渗漏的化粪池、工业废水以及海水入侵等污染。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地区,地下水污染不仅影响饮用水质量,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危机。如无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原本旨在改善健康的水井反而可能带来危害。

文章以孟加拉国为例,指出该国供水转向地下水后,约7800万人仍然暴露在含砷污染的水源中,慢性砷中毒已导致癌症等健康问题。更为严峻的是,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风险,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将促使砷等有害物质从地下沉积物中加速释放,进一步恶化健康风险。

为确保水援助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文章建议水源评估、污染预防与监测、以及本地社区参与水质管理应成为项目的核心内容。有效的监测体系应包括实时传感器和污染预测模型,能够提前识别水质风险并进行预警,从而为快速响应提供依据。通过将这些策略融入项目设计中,捐赠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水援助项目的长期效益,并确保全球社区获得安全、可靠的饮用水供应。

文章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全球性挑战,确保水援助项目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饮水需求,还能够在保障水质安全的基础上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魏亚强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李辉研究员、魏亚强副研究员团队的大力支持,团队前期多项研究成果[Environ. Sci. Technol., 59 (42), 22351–22372 (2025); Environ. Sci. Technol., 59(7), 3339-3343 (2025); Environ. Sci. Technol., 58 (42), 18450-18455 (2024); Environ. Sci. Technol., 58 (34), 15224–15235 (2024); Environ. Sci. Technol., 58(5), 2184-2203 (2024).]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迁移转化机制开展了详细探究,有力支撑本研究成果。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eb5658




下一条:我院本科生赵同瀚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期刊等发表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