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并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1 认识微塑料,守护生态未来
3月11日,上海大学“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走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以线上宣讲的形式与初一的同学们一同了解微塑料的危害,讲师孔宇欣用一段诙谐的故事引入,迅速将小朋友们拉进有关微塑料知识学习的课堂中,让同学们能够在探索中学习知识。

孔宇欣讲师以"微塑料看不见的‘微’胁"为题,介绍了微塑料的定义和来源,包括塑料分解和日常用品中的微小成分。他通过图片展示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并举例说明微塑料如何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等。
随后,讲师带领同学们深入讨论了如何处理微塑料,例如,不随意丢弃塑料垃圾,将塑料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积极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增强减塑环保意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并在问答环节积极与讲师讨论交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最后,讲师以“环保减塑,为地球减负”为号召作为本次课堂的结尾,在了解微塑料危害的同时,呼吁同学们在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对于新时代环境保护的认识。

2 水与生命:不可分割的纽带
3月14日,上海大学“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王台镇,以线上宣讲的形式与王台中心小学五年级小朋友们一同去学习生命之源——水的相关知识,讲师黄思源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启发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讲师黄思源从生命的起源展开,逐渐引入到水的相关知识,通过了解生命中水的作用,包括水在动物中的作用、植物中的作用,让同学们对于水在生命中的作用有了新的理解。
随后,讲师借助视频和图画生动地呈现了水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以及身边的相关案例,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最后,讲师以水与人类的关系结尾,分别介绍了水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包括人体的新陈代谢,古代坎儿井、都江堰等工程。同时,讲师也呼吁同学们在生活中保护水资源,争做新时代的领航人,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通过本周的宣讲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讲师感悟
通过这次宣讲,我感受到了藏族小朋友的热情和对知识的热爱,整个课程的全过程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听讲,积极的互动,课堂氛围特别好,让我好像也回到了中学的课堂上。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能结合本次课程的内容,提出自己新的想法,说明了他们能够很好的了解微塑料的相关内容并融会贯通,作为本次讲师也感到很自豪。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能够将微塑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并扩展到其他的环境领域,让我感到很惊喜。这次的活动让我感到了传授知识,与小朋友交流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孔宇欣
这次为小学生讲解水的重要性,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普教育的意义。备课过程中,我尝试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验,力求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课堂上,孩子们的热情和好奇心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积极提问、参与互动,展现了强烈的求知欲。我意识到,科普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和思考。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教育是双向的,孩子们的天真和想象力也启发了我对科学的重新认识。未来,我希望继续参与科普活动,用科学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也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这次课堂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启迪。
——黄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