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推动校园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十七届环保节系列活动
“无废校园,袋代相传”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通过多元互动的形式,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绿色校园氛围。“无废”不是“零浪费”,而是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让每一份资源都找到最佳归宿。一张纸的两面书写、一个瓶的循环重生、一本书的再次利用,都是对“无废”的生动践行。

本届“无废校园·袋代相传”活动在大家的支持下,现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于4月27日、4月28日、4月29日、4月30日分别在上海普陀区大渡河路、校内益新食堂、南区宿舍、新世纪四个场地进行。

本次活动通过设置小礼品与师生交换闲置旧物并收集再利用的方式,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经统计,本次活动共回收物品111.2千克,其中包括衣帽鞋包42.55千克、书籍课本68.65千克。并送出许多绿色小盆栽和签字笔。所有旧物经归整审核,通过噢啦回收平台捐赠给乡村中小学。同时,不少同学也对拓染环保袋有极高的兴趣,他们用现场准备的材料,动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环保袋。

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同学们积极参与,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普陀区副区长王珏、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潘波于4月27日参与了我们的活动,亲自体验了DIY环保袋的环节,并对活动表示了肯定。


“把闲置物品变成‘宝贝’,既环保又有成就感!”参与活动的学生分享道。未来我们希望把“无废校园”建设纳入常态化工作,通过课程渗透、社团活动、制度保障等多渠道,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校园新风尚。


用青春的创造力,让校园告别“一次性”;用日常的坚持,书写属于Z世代的环保态度;让“无废”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成为刻进生活的习惯。再次感谢各位师生的热情参与,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为建设无废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供稿:学院学生会 尹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