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水资源是生产生活的生命线,更是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其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与政策,系统构建涵盖地下水、湖泊、河流及海洋等各类水体的治理体系,从节水、保护、配置、利用到污染防治多维度发力,推动水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迈向生态整体修复,持续深化碧水保卫战的实践路径。
10月14日,上海大学“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走进民立中学,开展了一场富有深意的水资源与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宣讲。本次活动以提升青少年水资源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认知为核心,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科技展示和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将“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等理念融入其价值观与日常行为中,为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素养和行动能力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注入青春力量。
城市与水的故事

此次初中部课程从同学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切入,生动展示了每一滴自来水背后不平凡的旅程。讲师详细解析了自来水厂如何通过格栅过滤、沉淀澄清、微生物净化、紫外线消毒等一道道精密工序,将原水净化成安全的饮用水。为了让知识触手可及,课程特别设置了DIY净水系统实验环节,同学们亲手用花岗岩、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组装过滤装置,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了水质净化的科学原理。
课程并未止步于知识传授,更着力于培养同学们的节水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小水滴的自述”等拟人化方式,以及展示干旱地区取水艰辛的历史影像,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水资源的珍贵与脆弱。以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为案例,课程回顾了从苏州河取水到建设青草沙、陈行等四大水库的百年供水变迁史,并聚焦静安区,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每天产生的污水量惊人,需要依托石洞口、白龙港等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从而将宏大的生态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堂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意识的唤醒,它鼓励每一位同学从拧紧水龙头做起,争做保护水资源的行动者,共同书写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未来。
“双碳”目标下的水资源保护

这堂名为“碧水长三角”的生态文明课,为高中生们展开了一幅从政策引领到科技实践的全景画卷。课程不仅解读了“双碳”目标下的国家战略与长三角协同治理的法规体系,更旨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
在核心的科技环节,课程通过生动的讲解,揭开了水处理技术的神秘面纱:从格栅过滤、沉淀池分离的物理净化,到氧化沟中微生物菌团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再到利用臭氧催化、膜技术进行的深度氧化与精准筛分——这些环环相扣的科技手段,清晰展示了人类如何运用智慧复制并强化自然界的净化过程,让污水重获新生。这堂课启示同学们,守护碧水长流不仅依靠坚定的政策护航、前沿的科技赋能,更依赖于区域的协同共治,尤其是每一位公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自觉行动。课程鼓励大家将感悟化为实践,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当生态文明的宣传者、绿色生活的践行者,共同绘制人水和谐的新图景。
总结
本次宣讲活动以水资源保护为主题,成功搭建了政策引导、科学普及与青春行动之间的桥梁。课程内容系统全面,既有对国家水资源战略的宏观解读,也有贴近生活的净水实验与本土水文史话,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与思考。在互动中,学生们展现出对生态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行动意愿,从“小水滴的自述”的共情到“节水从我做起”的实践承诺,充分体现了宣讲活动在价值引导与行为启蒙上的双重成效。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态文明的接力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播种。期待以此为契机,上海大学“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能够持续推动更多青少年成为水环境的守护者、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共同书写人水和谐的美好未来。
讲师感悟
今天去民立中学讲“城市与水”的故事,心里挺暖的。原本以为这些和城市历史、水系相关的内容,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枯燥,没想到大家听得特别认真。在讲述上海市寻找水源的百年历史时,同学们思考的问题远比我预想的深刻,他们的思考里没有空洞的理论,全是对身边环境的真切关注;在看到1995年甘肃省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时,也都表示惋惜;在讲解净水小实验时,大家也都积极思考,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课堂氛围非常好。尤其是在互动环节,有同学认真关注着我们目前的水资源状况,那些认真的话语,让我突然意识到:“城市与水”从来不是遥远的课题,而是根植在每个年轻人心中的家园记忆。宣讲结束后,有个同学跑过来跟我说,以后会记得随手关水龙头,也会提醒爸妈节约用水。那一刻我觉得特别值。不是因为讲了多少知识,而是这些孩子真的听进去了,也愿意从自己做起。这次去宣讲,与其说是我给同学们分享故事,不如说是他们让我明白,守护身边的水,不需要多么特别的行动,只要每个人都多一份心,慢慢就能聚成一股劲儿。
——苏慧
第一次走进民立中学,为高中的同学们宣讲 “红链共潮生,碧水长三角” 主题内容时,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同学们全程专注聆听,眼神里满是对水资源保护知识的渴望,遇到重点内容还会认真记录。互动环节中,大家回答问题格外积极,不仅准确回应 “双碳” 目标与水资源的关联、长三角治水法规等知识点,还提出 “日常生活中如何高效节水”“校园污水可如何简易处理” 等有思考的问题。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年一代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与行动力,也让我更坚定了持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心,这场宣讲更像是一次双向成长的交流。
——范鹏琳
(供稿:“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 刘汉清)